《无锡市锡剧保护传承条例》解读
发布时间:2025-11-12 10:58 浏览次数:【字号:默认 大 特大】
- 信息索引号
- 014006606/2025-00095
- 生成日期
- 2025-11-12
- 公开日期
- 2025-11-12
- 文件编号
- 发布机构
- 无锡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 效力状况
- 有效
- 内容概述
- 《无锡市锡剧保护传承条例》解读
显示全部表格信息
《无锡市锡剧保护传承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已由无锡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于2025年8月27日通过,经江苏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于2025年9月30日批准,自2025年11月1日起施行。《条例》是一部小切口立法,通过完善保障措施、加强人才培养、深化改革创新、推动传播交流等一系列精准举措,为锡剧突破发展瓶颈、实现长效传承提供坚实法治保障。主要内容有六个方面:
一是界定锡剧保护传承对象。为了更好地加强锡剧保护传承,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条例》对锡剧保护传承对象进行了清晰界定,将锡剧的代表性剧目、剧本、唱腔、语言、音乐、曲谱、传统表演艺术、舞台美术以及与锡剧相关的化妆技艺、历史档案资料、传统习俗等五项具有历史、文学、美学、艺术价值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相关实物、场所等纳入保护传承范围。
二是明确政府及部门职责。《条例》明确锡剧保护传承坚持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原则,建立了全方面系统的锡剧保护传承工作机制。明确政府领导职责。规定政府应当加强对锡剧保护传承工作的领导,建立定期研究保护传承的工作制度。强化部门保护传承具体职责。规定文化旅游主管部门负责锡剧保护传承的统筹规划,组织实施和监督管理,指导扶持锡剧创作,推动锡剧普及、弘扬和振兴;教育、财政等相关部门以及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按照各自职责做好锡剧保护传承有关工作。鼓励社会参与。鼓励锡剧相关行业协会参与促进锡剧保护传承;支持相关社会组织开展锡剧学术研究、演出展示等活动。推动区域协同。规定加强与常州等锡剧流行区域的交流协作,推动锡剧保护传承区域合作。
三是加强锡剧人才建设。推动锡剧保护传承,人才是根本。《条例》聚焦锡剧人才培养与建设作出具体规定。推动青年人才培养。要求制定实施涵盖编剧、表演等各领域锡剧青年人才培养计划,推动建成优秀青年演职员队伍;加大青年领军人才培养力度,支持参评高层次戏剧艺术代表性奖项;加强优秀青年演员、主创人员选拔培养;支持引进紧缺型锡剧专业人才。强化后备人才培育。支持普通高等学校和文化艺术类职业学校开设锡剧相关专业,开展贯通培养;完善锡剧名家、专业演员、代表性传承人兼职授课机制;与国内知名戏曲艺术院校合作建立锡剧人才委托培养制度。保障代表性传承人依法履职。依法认定锡剧代表性传承人,支持传承人设立传习所、工作室,开展锡剧技艺传授、创作表演等传承活动,并提供经费支持。
四是加大保障支持力度。《条例》从财政投入、保护传承基金、载体建设等方面强化对锡剧保护传承的支持保障。完善财政投入保障。规定政府应当建立稳定持续的财政投入保障机制,将相关工作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设立锡剧保护传承基金。规定本市按照政府投入引导、鼓励社会捐赠的原则,依法设立多元参与的市锡剧保护传承基金。推动演出展示载体建设。要求建设锡剧博物馆,支持锡剧艺术馆等载体建设;合理布局锡剧演出专业场地;鼓励活化利用古戏台等历史文化资源;支持在传统镇村、景区街区建设小剧场、文化空间以及锡剧文化展示区;鼓励社会力量建设锡剧演出场所和保护传承设施。
五是支持锡剧创新发展。为了推动锡剧传承创新,《条例》在锡剧创作、院团改革、理论研究、跨界融合等方面的创新发展作出规定。支持剧本剧目创新和保护。规定支持锡剧剧本创作,指导和支持整理复排、移植改编、创作新编剧目;依法保障锡剧创作人的合法权益,鼓励知识产权成果的转化运用。推进院团改革创新。规定引导国有院团深化内部改革,激发传承活力、创新能力和竞争实力;加强对民营锡剧院团的规范引导,对符合条件的民营锡剧院团给予政策和资金支持。推动锡剧理论研究。规定支持锡剧学术研究,支持开展艺术评论、理论研究和学术交流等工作。推动跨界融合创新。鼓励锡剧在唱腔音乐、表演程式、舞台美术、服装道具、演出展示等方面创新;鼓励锡剧演出形式和演出场景创新;鼓励锡剧与影视、动漫、游戏以及文化旅游融合。
六是推动锡剧传播交流。为增强锡剧的群众基础,推动全社会关心支持锡剧保护传承,《条例》从宣传展示、数字化共享、公共服务供给、交流合作等方面作出规定。设立锡剧日。锡剧于2008年6月7日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因此,规定每年的6月7日为锡剧日,在全市积极开展锡剧宣传展示。推动数字化共享。要求开展锡剧资源调查,建立史料档案和保护清单,建立锡剧资源数据库和数字共享平台。加强公共服务供给。将锡剧惠民演出纳入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目录,鼓励公共文化设施为锡剧传承、普及提供支持。推动校园普及。要求推动锡剧特色传承学校建设,支持将锡剧纳入音乐课程和艺术类展演项目,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扩大推广途径。规定加强锡剧传播推广,推动建设在线剧院、数字剧场,支持制作锡剧短视频,培育发展线上演播新业态。鼓励交流合作。规定应当推动锡剧交流平台建设,定期举办锡剧境内外巡演展演;鼓励和支持锡剧与其他剧种交流,加强锡剧对外交流、国际交流。







